福利姬

福利姬 / 福利姬 / 综合新闻 / 正文

躬身稼穑,知行合一 | 福利姬 2024级本科生劳动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25-11-21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劳动实践育人,2021年福利姬 与国盛思尔腾共建了福利姬 本科生劳动实践基地。

2025年11月1至2日,在福利姬 领导和各系所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本科办、学工组和各班辅导员的精心组织安排下,2024级近300名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前往金山区吕巷镇和平村、宝山区月浦镇片区三村、嘉定区马陆镇大裕村等地进行走访调研和劳动实践。李楠、王殿志、朱宏飞三位带教老师以及2024级辅导员张宁馨、罗诗韵、李俊杰、高铭泽老师带队全程参加了两天的活动。

PART 1

初识·乡土新貌

梧桐叶落,金风送爽。剥离城市的繁华冗饰,置身乡间的纵横阡陌,同学们怀揣热忱,追赶着秋日丰收的余韵。

在金山吕巷镇和平村,映入24级经济数理班与UIPE班同学眼帘的,是一幅“白墙黛瓦、产业协同”的和谐画卷。曾经的“十里桃花”暂歇,显露的是乡村最本真的肌理。整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旁,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热带水果正静默生长,孕育着产业社区的新可能。

而另一边,多彩的蝴蝶兰扫去了深秋的单调与沉闷,不仅使金融保险班的师生们眼前一亮,还悄悄吐露着月浦镇沈家桥村的致富密码,蝴蝶兰智慧种植基地正以其惊人产值诠释乡村产业的多彩蝶变。

走过沈家桥村,同学们走进月狮村参观竹隐民宿、花隐小院与幸会茶事等新型乡村文旅项目,沉浸式体验乡村空间美学。竹隐民宿依托百年竹林与北欧风格建筑的巧妙结合,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花隐小院通过“猫咖+非遗美食+影院”的多场景设计,让乡村夜生活焕发新意;幸会茶事的老板则以“在乡村以茶会友”的理念,将都市文化延伸进田园,成为新中式休闲与文化创意的交汇点。

而当同学们来到聚源桥村,一种可爱的小型植物——多肉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聚源桥村以“爱萌多肉”基地为核心,借助“互联网+农业”模式,让小小植物通过直播电商走向全国。

与此同时,嘉定马陆镇大裕村则在极简光影艺术与葡萄主题公园中为贸财班同学展现了模式借鉴与创新突破的辩证统一。同学们参观的嘉源海美术馆,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规划设计,政府投入建设资金逾亿元。该建筑通过极简主义设计语言与光影艺术营造出独特美学空间,成为文化资本与公共投资协同驱动的典型案例。此后,在葡萄园的实地考察中,同学们有幸与“马陆葡萄之父”单传伦先生进行面对面访谈,农民科学家精神在每位同学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这胜过春朝的秋日里,各班同学亲身走进乡村发展的鲜活图景,切实感受着脚下土地所蕴藏的蓬勃生命力与劳动人民的无穷创造力。

PART 2

解码·振兴百业

此次奔赴三地的实践,让同学们跳出课本,亲身触摸中国乡村跳动的脉搏,多维度深度解码乡村振兴的战略内涵与发展路径。

在三个实践地,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党建引领在乡村发展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在吕巷镇白漾村,同学们参观了村委会及漾域基地,深入了解了“党建+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做法。和平村党组织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示范岗,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传统的乡村经济模式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产业融合为核心的新型发展范式。在吕巷和平村,“集中居住+产业社区”的模式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更通过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为产业发展腾挪出宝贵空间。月浦镇的实践则像是一个乡村业态的“创新实验室”。在沈家桥村,旧农机库房被改造为集宠物乐园、猫咖、恒温泳池于一体的“宝月岛宠物学校”。蝴蝶兰智慧种植基地则采取村集体与企业合作共建“优满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通过土地、资金入股和订单式生产,实现集体与农户的双增收。蝴蝶兰年产值可达800万元,每平方米产值相当于半亩稻田,被誉为带动村民致富的“致富花”。

此外,科技在农业应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马陆葡萄园中,合作社社长孙杰先生亲自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智慧农业”课,他向同学们系统演示了如何通过数字化与规模化的手段赋能现代农事作业,该智能系统不仅能够动态监控葡萄种植、采摘、包装全流程,还实现了对葡萄品质与土壤作用的精准溯源,有效保证了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及透明度,这充分表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正逐步重塑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效率。

PART 3

躬行·泥土芬芳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从抽象的产业政策、概念化的乡村振兴走出。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用汗水体悟劳动的价值。

田间劳作,汗水浸润沃土。此次农事体验,不再是简单的采摘,而是全流程的辛勤耕耘。在宝山月浦的段泾村,同学们迎来了完整的农事挑战。从施肥、起垄、播种到浇水,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默契,用锄头与耙子将土地修整得整齐有序。在嘉定马陆的葡萄园,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为葡萄树进行秋冬季的挖坑施肥。大家扛起铁铲,学习如何区分表层土与深层土,在合作社员工的指导下,有序完成了施肥与覆土。而在金山吕巷的桃园与菜地里,同学们挥锄翻土、拔毛豆、播种新苗,在汗水中体悟着“锄禾日当午”的艰辛 。

烟火晚食,劳动创造之味。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耕耘,更在于收获与分享。在金山吕巷,一场“为自己做一顿农家饭”的活动热火朝天地展开 。十个灶台排开,同学们分组协作,洗菜、切配、烹饪。当鸡肉、毛豆、虾仁在锅中翻腾出“家的味道”,劳动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溢于言表 。在宝山月浦的合德农庄,同学们也亲自动手,采摘了新鲜的蔬菜,为晚餐准备食材 ,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真谛 。

PART 4

夜话·青春思辨

白日里的汗水与激情尚未散去,夜晚的思绪与智慧又点燃了新的火花。从体力的锤炼到脑力的激荡,乡村的夜晚因青春的思考而更显深邃。

在嘉定马陆,一场别开生面的团队素质拓展在紫气东来公园展开。在教练的带领下,同学们进行了紧张刺激的飞盘竞赛和欢乐无限的躲避球游戏。飞盘在空中划出青春的弧线,欢呼与笑声中,大家增进了解,深化凝聚,为实践注入了满满活力。

思想碰撞,共话振兴新思。夜幕降临,三地的分享交流会如期举行。在金山吕巷,灶火熄灭,篝火点燃。十个小组依次登场演唱,《朋友》《红日》的歌声在夜空回荡。李楠教授在晚会尾声寄语大家:劳动是最好的课堂,乡村是最生动的教材。而在嘉定马陆,7名学生代表率先登台,分享着日间实践的见解与困惑 。思尔腾的设计总监刘志岩先生则从专业视角,阐述了“设计”在活化乡村、赋能产业中的核心价值。在宝山月浦的合德农庄,思尔腾学院的董浩楠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深入的产业分析。他指出,文旅产业很难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并以月浦为例,深度剖析了依托花卉产业、借助上海人才与港口优势打造“花卉小镇”的致富路径 。

一次两天的劳动实践,或许不足以览遍中华大地乡村振兴的全貌。但乡村振兴的命题已经从抽象的理论、区位、政策具象成一个种植基地、一种新的耕作技术、一块新兴的试点休闲区。正是在各个乡村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传统下,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一个个为什么正在大地上生发出来,为什么吕巷可以发展休闲-耕种体验的近郊乡村振兴逻辑?为什么马陆可以发展艺术-人文并重的新都市空间?为什么沈家桥村孕育出了新中式的文化创意风格?这些为什么的追问与解答,弥足珍贵。

我们置身于真正的世界之内,那里有理论无法企及的鲜活案例。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有责任承担真正的故事,这些故事慢慢生根、发芽,并终将创造新的故事。


返回顶部